炒股杠杆配资平台

炒股杠杆配资平台

沪硅产业,硅片“内供”先行者

发布日期:2023-09-17 15:16    点击次数:58

如今,贸易摩擦成为了国内半导体市场无法忽略的风险因素,在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市场中,海外企业又掌控近9成的市场份额,如此被动情况下,国内硅片企业又该如何应对?

文 | 季生

来源 | 《经理人》杂志

2020年,科创板有这么一家特别的上市公司,年度营业收入不过20亿元,归母净利润更是不到1亿元,若是剔除政府补助,该公司瞬间由盈转亏,亏损高达2.8亿元,并且这种糟糕的财务数据更是维持了几年的时间,然而,该公司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1500亿元,相比上市初期整整翻了7倍多,其溢价幅度夸张至极,这便是沪硅产业(688126.SH)。

沪硅产业为何如此受资本市场青睐呢?

随着贸易摩擦加剧,半导体的国产替代逻辑逐步深化,市场的关注点不再是局限在卡脖子领域,而是延伸至全产业链安全性、替代性上。在半导体晶圆制造环节中,以光刻机为代表的核心设备亟待国产替代外,材料领域也不可忽视,沪硅产业主打的硅片业务,在整个晶圆制造材料环节中,占据着35%的成本支出,是半导体硅材料的重要组成成分,同时,高端硅片市场基本被海外厂商所垄断,在此背景下,沪硅产业又是通过怎样的战略举措,从而打破固有的市场格局,并充分享受资本溢价?

构建核心竞争力

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,2016-2022年间,全球半导体硅片(不含SOI)销售额从72.09亿美元上涨至138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.47%,同期国内规模从5亿美元增长至19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25.05%,远快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,另外,全球SOI(Silicon On Insulator,绝缘体上硅)硅片销售额从4.41亿美元上升至16.55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.66%,然而,这个庞大的硅片市场基本由海外厂商所垄断,全球前五大硅片厂商分别是日本的信越化学和SUMCO、中国台湾环球晶圆、德国Siltronic以及韩国SK Siltron,它们合计占据着90%以上的市场份额,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。

在产业链安全可控、国产替代浪潮下,硅片“本土化”生产变得至关重要,沪硅产业作为中国大陆头部硅片企业之一,通过持续研发投入,助力硅片“本土化”生产,从而打破海外厂商的垄断。

2022年,公司研发投入为2.12亿元,同比增长68.01%,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5.87%,去年同期占比为5.10%,提升了0.77个百分点,继续维持高研发投入比例,增加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300mm大硅片、SOI、外延及其他各品类产品研发。其次,扩大研发人员规模,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为606人,占公司总员工人数比例为26.19%,相比去年,研发人员增加了98名。在多年持续研发投入下,沪硅产业在硅片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,据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,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226项,取得发明专利授权93项,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7项,实际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,累计取得境内外发明专利572项,实用新型专利85项、软件著作权4项。

随着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,公司在硅片领域上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,比如300mm、200mm和小尺寸硅片的直拉单晶生长、切割、研磨、抛光、清洗、外延等技术以及SOI制备技术,全面突破了300mm近完美单晶生长、超平坦抛光工艺以及极限表征等关键技术瓶颈。

如图表1所示,对应的产品主要有300mm抛光片及外延片、200mm及以下抛光片及外延片、SOI硅片、压电薄膜衬底材料等,一般来讲,硅片尺寸越大,单片硅片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,单位芯片成本也就随之下降,同样的工艺条件,300mm硅片的可使用面积是200mm硅片的2倍以上,可使用率在2.5倍左右,所以,300mm大硅片一般使用90nm及以下工艺制程,越先进工艺制程对大硅片使用率也就越高,而200mm、小尺寸硅片主要使用在90nm以上工艺制程上,从发展趋势来看,大硅片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。

2022年,公司200mm及以下尺寸半导体硅片营业收入为16.61亿元,毛利率为26.45%,均出现了小幅增长,值得庆幸的是,300mm大尺寸硅片营业收入呈现爆发性增长,年度营业收入为14.75亿元,同比增长114.29%,产品收入占比接近小尺寸硅片,毛利率也提高了18.52个百分点至12.35%,成为了公司扭亏的关键因素。

产能方面,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晟现有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为30万片/月,规划30-60万片/月的新产能建设项目中,预计在今年内有30万片/月产能建设完成,届时,公司在300mm硅片领域产能将达到60万片/月,另外,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 200mm及以下抛光片、外延片合计产能超过50万片/月,200mm及以下SOI硅片合计产能超过6.5万片/月。

技术突破和先进硅片产能释放,使得公司与台积电、联电、格罗方德、意法半导体、中芯国际、华虹宏力等龙头芯片厂商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,促使经营规模稳健提升,2020-2022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8.11亿元、24.67亿元、36亿元,三年间营业收入规模接近翻倍式增长,按营业收入口径统计,公司近三年全球市场份额约为2.3%、2.7%和3.5%,市场份额呈现逐步提升趋势,虽然其市场份额距离全球前五硅片厂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,但是已经具备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。

战略布局,保障未来

半导体行业呈现周期性变化,硅片作为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原材料,紧跟行业周期同步变化,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统计,截至2022年底,全球26条芯片制造生产线投入量产,并有35条新增高产能芯片制造产线进入建设期,在新增的产能规划中,以300mm硅片需求为主,这也是后摩尔定律时代,半导体硅片朝着更先进的5nm、3nm、2nm制程匹配发展的结果。新增的产能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、台湾地区,根据半导体产业迁移历史推算,国内硅片企业在未来将大概率承担主要的硅片供应,而现阶段,除了公司以外,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硅片企业,比如TCL中环(002129.SZ)、立昂微(605358.SH)等,因此,在加速产能布局前提下,技术研发也要重点跟进。

据公告披露,公司在研大硅片项目中,20-14nm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成套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已经顺利通过国家项目验收,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3.19亿元,该硅片能够满足先进制程20-14nm芯片制造生产;300mm无缺陷硅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也顺利通过国家项目验收,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.65亿元,能够实现300mm无缺陷硅片高质量、大规模供货,这使得了公司在国内厂商中,成为了首个大规模供应大尺寸半导体硅片的厂商,奠定了硅片技术领域里的先发优势。

另外,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中,200mm及以下尺寸硅片将继续使用很长一段时间,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,与之相匹配的汽车电子各类车规级芯片需求也将出现同步增长,而SOI硅片因耐高温高压、低功耗、高集成度等特性,被广泛应用于在汽车电子芯片制造中,公司目前已掌握SIMOX(注氧隔离技术)、Bonding(键合技术)、Simbond(注氧键合技术)、Smart Cut(智能剥离技术)四大SOI衬底制造技术,将充分享受汽车电子芯片持续放量带来的红利,同时,新一代无线电子通信的发展,比如5G、Wi-Fi6等技术成熟运用,也将提升SOI硅片市场需求。在200mm及以下尺寸硅片(含SOI硅片)领域里,公司在研项目有7个,其中有3个项目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,3个项目处于客户送样阶段,余下1个项目正处于样品开发当中,后续应用前景基本都是在新能源汽车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上。

总体而言,国内硅片市场处于一个完全竞争状态,公司目前已经基本涵盖半导体抛光片、外延片、SOI硅片,并在压电薄膜材料、光掩模材料等其他半导体材料领域展开布局,形成了300mm半导体硅片国内领先水平并规模化生产、MEMS用抛光片和SOI硅片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格局,能够很好兼顾产业链的国产化布局。若是置身于全球产业链上分析,寡头垄断格局市场让头部硅片厂商在技术、良率、成本控制、市场积累等方面都建立了巨大的优势,同时,芯片制造企业对硅片的要求极高,在供货之前都要进行硅片产品验证,一旦验证通过后便纳入其供应链,非特殊情况芯片制造企业基本不会更换供应商,所以说,国内硅片企业要想实现全方位突破,抢占国际市场份额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值得期待。

本文基于本刊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及市场研究,反映研究观点,力求独立、客观和公正,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;本刊及其研究人员对本文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,且本报告中的资料、意见、结论均反映本文截止时间之前公开对研究对象发布时的即时判断;本文所载的资料、工具、意见、信息等只提供给阅读与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法律、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,本刊不就本文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;本文研究的时间截点为2023年8月4日。

半导体芯片产能沪硅产业硅片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

Powered by 炒股杠杆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365建站 © 2013-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